活動目的:
1、能仔細觀察**中角色的表情、動作並根據**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的想象,大膽地編出故事情節。
2、學習用恰當的詞語描述角色的外形特徵及角色的對話(學習詞語:難解難分、滿頭大汗)。
3、懂得與同伴友好相處,分享快樂。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四幅,兩人一份講述小**等。
活動過程:
一 、以提問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而且會講故事,誰來告訴老師你們聽過的故事嗎?(師提醒幼兒每個人要說出不同的故事)
師:哇!小朋友知道的故事這麼多!
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它藏在幾幅圖裡,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可要仔細看哦!請你們邊看邊想,圖上有誰?
它們分別是什麼表情?
二、能仔細觀察圖中角色的表情、動作並根據圖中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的想象,大膽地編出故事情節。
1、想象講述(事先用掛圖一樣大的白紙鏤空出圖1、圖2、圖4的兩隻貓的表情與樣子,其餘**畫面用白紙遮住)。
教師先出示不完整的**(僅出現**中兩隻貓的形象),用白紙遮住的**內容充滿了神祕感,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
(1)引導幼兒觀察兩隻貓長得怎麼樣、什麼表情及動作的變化。
a. 教師指著圖1中的貓提問:兩隻貓的表情是什麼樣的?
(師引導幼兒個別講述)
師幼共同完整地講述畫面中兩隻貓的表情(白貓張著大大的嘴巴,眼睛瞪得圓圓的,感覺很驚訝,黑貓的舌頭伸得長長的,口水都要流出來,感覺看到什麼好吃的東西了)。
b. 教師(指著圖2)提問:看完了第1幅,我們再來觀察第二幅,這兩隻貓的表情發生了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個別講述(兩隻貓都變得非常興奮,因為都搶到了魚)。
c. 教師(指著圖4)兩隻貓的表情又變成怎麼樣?引導幼兒個別講述(兩隻貓感到很失望,它們流著汗,很累)。
(2)引導幼兒想象討論,續編故事情節。
幼兒想象並互相討論,想一想,說一說,這兩隻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故?
(3)請個別幼兒講述續編故事。
三、逐圖講述學習用恰當的詞句描述角色的外形特徵及角色的對話。
(1)教師出示圖1。
師:故事是怎麼開始的呢?我們一起去看看(教師掀起白紙,出示完整的圖1)。
提問:兩隻貓要到森林裡參加運動會,路上看見怎麼了?(讓幼兒自由講述)
師小結:兩隻貓看到小老鼠敢在我們面前吃魚,很驚訝。
(2)教師出示圖2。
提問:白貓和黑貓它們在做什麼?小老鼠在幹啥?誰願意來講講這幅圖呢?(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結合**教師示範性講述,小老鼠從**偷來了一條新鮮的魚,發現兩隻貓盯著自己嘴裡的魚,老鼠為了逃命只好把魚扔掉,兩隻貓有了魚撿了便宜,所以很高興。
(3)教師出示圖3。
①豐富詞彙:“難解難分”、“亂成一團”。
②師:小朋友,你們認真看一看、想一想,兩隻貓在做什麼?小老鼠呢?(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師小結:兩隻貓為了獨吃一條魚打起來了,誰也不肯讓步,難解難分,亂成一團。小老鼠偷偷地躲在後面,**兩隻貓打架。
③老師疑問:誰最後可以吃到這條魚?
(4)教師出示圖4。
①豐富詞彙:“滿頭大汗”。
②師:讓我們一起來想想誰吃到魚了(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師小結:兩隻貓爭得有氣無力,累得滿頭大汗趴在地上,呼呼地喘氣時,才發現發現魚不見了。
(5)分小組(全班),並給**取名。
①幼兒兩人一組用小**輪流講述故事。
②讓個別幼兒完整地把故事講述一遍。
③取名:
師: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好聽的名字,現在我們來給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
四、小結活動情況,提升主題。
故事中兩隻貓吃到魚了嗎?貓為什麼吃不到魚?它們要怎麼做才能吃到魚?(友好協商,互相禮讓)我們平時玩玩具時也要友好協商,互相禮讓。
活動延伸:
師:到了第二天兩隻貓又到了森林裡,發現小老鼠叨著一條魚從草地上經過,這一次可能又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我們回家試著編一編,明天來告訴老師,看誰編的故事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