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內容
1、認識乘法 2、乘法口訣(一) 3、認識圖形 4、認識除法 5、口訣求商 (一) 6、釐米和米 7、位置與方向 8、乘法口訣與口訣求商(二) 9、時、分、秒 10、觀察物體 11、統計與可能性 12、期末複習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求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在相同加數的個數比較多的時候,乘法算式比連加算式簡便。
2、使學生理解1-6乘法口訣,並能用口訣計算乘法和解決實際問題。
3、使學生知道圖形的邊,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感受圖形的變換。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能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5、用1~6的乘法口訣求商。學生列出除法算式後,不再需要通過平均分的操作尋找得數,而是用口算求商
6、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能用這兩個單位計量物體的長度。
7、創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現實的空間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或常識,充分地觀察、操作、判斷、交流,在內容豐富的活動中體驗有關位置與方向的知識。
8、7~9的乘法口訣、用口訣計算一位數乘一位數和相應的除法。
9、看看、數數、算算,瞭解鐘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初步形成1時、1分的觀念。認讀鐘面上的時間。
10、 感受“秒”,認識秒與分的關係10、使學生掌握初步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
11、整理事件裡的資訊,用方塊圖表示資料;感受確定現象與不確定現象,初步體會可能性
三、重點、難點
重點:乘除法的計算及解決問題
難點:1、 認識並使用常用的單位釐米、米
2、 東、南、西、北等方向的認識
3、從前面、後面、左面、右面觀察物體
4、時、分、秒的認識
1、 使學生在現實情景中,經歷把幾個相同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初步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絡和區別;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簡單乘法算式的積。
2、 使學生經歷從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的過程,並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動,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3、 使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進一步培養學習數學的習慣,增強與同伴合作意識。
練習:1、看圖先填空,再寫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 )個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讀乘法算式,再說出乘數和積各是多少。
5×4=20 6×2=12 3×8=24
1、 進一步裡乘法的意義。
2、 熟記1~6的乘法口訣。
3、 會根據口訣寫出算式。
4、 在實際問題中感受乘加和乘減,知道要先算乘法。並能利用乘加、乘減幫助記憶乘法口訣。
重點、難點:1、熟記16的乘法口訣。
2、知道乘法的含義。
練習1、口算:
3×6= 6×4= 2×6= 5×6= 4×5= 1×6=
5×3= 6×2= 6×6= 4×4= 3×4= 5×2=
2、在○裡填上+、-或×。
2○3=5 2○5=7 5○4=20 5○6=30 5○2=10 5○4=1
3、不計算,在○填上>、<、或=。
2×6○2×4 2×6○5×2 6×6○6×3
4、應用題。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
1、 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和交流等活動,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能識別這些圖形。
2、 使學生在認識圖形的過程中,進一步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培養主動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
重點:1、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活動,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難點:在折、拼、剪等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和聯絡。
教學目標:
1、 生通過“平均分”的操作活動,體會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認識除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 使學生經歷操作、比較、觀察等學習活動的過程,學會根據具體的問題情景,並聯系除法含義列出相應的出發算式;能通過對不同問題的比較,初步體會乘、除法之間的聯絡,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
3、 使學生在初步認識除法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培養學習數學的新區,增強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
重點、難點:
1、讓學生通過動手分一分,體驗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種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2、理解除法的含義。探索如何用乘法口訣求商。
(1)小明買了2包糖,一共用去多少元?
(2)12元錢可以買幾包方便麵?如果買餅乾呢?買蛋糕?
(3)小芳用18元買3包薯片,每包薯片多少元?
學生逐道完成,說一說怎樣想的?
同桌討論:(1)為什麼用乘法?(2)(3)用除法?
1、 你還可以題什麼問題,跟同桌說一說。交流然後解答
三、開放題
出示**
1、 12個圓片擺成2行,每行幾個?擺成3行呢?
2、 還可以擺成幾行,每行是幾個?
3、仔細觀察表,你能想到什麼?
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
教學目標:
1.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辨認方向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2.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餘方向,並能用方位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重難點:
1.識別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初步會看地圖。
2.辨認圖中方向。
3.看簡單的路線圖。
● 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①引導學生觀察居住地周圍建築所處的方向
②要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辨認方向
教材創設到操場上辨認方向的實踐活動,通過“你知道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的嗎?”啟用學生先前的生活經驗;在認定了東方之後,再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體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點子銀行:我在教學方向一課時,讓學生在硬紙片上坐一個方向標。剛開始讓學生拿方向標去輔助找方向,時間長了,就在學生腦子裡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學生辨認地圖上的方向作用很大。
還可以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先找準一個方向,然後把方向標當作指南針來使用。其他方向就很快找出來了。
第六單元時、分、秒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時、分、秒的認識,養成遵守好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2.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3.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關係,能夠準確讀出鐘面上的時間,能說出經過的時間。
重難點:
1. 認時間,瞭解時、分、秒之間的關係。
2.體驗1分、1秒的長短,掌握分和秒的關係。
3.體會和建立較長的時間單位。
●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時刻的認識應與學生熟悉的作息時間緊密聯絡,另外:要了解學生對鐘錶、時間已經知道了什麼,從學生已有的時間經驗出發進行教學。教學時,可以藉助掛圖讓學生說一說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麼,再引導學生觀察鐘面,說一說關於鐘面知道些什麼。
然後,可以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藉助在鐘面上數一數、撥一撥的操作,探索“填一填”中的幾個問題,並把探索的成果填到書上。最後,進行彙報交流。
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
教學目標:
1.經歷在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應用意識。
2.在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編制6-9的乘法口訣,在**規律的基礎上記住6-9的口訣。
3.能正確地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4.初步培養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的估算意識。
重難點:
1.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的估算意識。
3.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引導學生從算式中直接編口訣
另外還要①幫助學生克服估算的盲目性,提高自覺性。進行合理的估算,必須收集與估算目標有關的數學資訊,即需要了解方格有幾列幾行,根據乘法的意義列出算式,然後針對這個算式進行估算。估算的基本策略是把算式中的某些資料用近似的資料替代,使算式變成能夠口算而得到近似的結果。
②讓學生利用2~5的乘法口訣的編寫經驗,編制出6的乘法口訣。
第八單元除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體驗除法運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激發學生的應用意識,並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比較熟練地運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
4.能熟練地口算表內乘除法。
5.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口述估算的過程。
重難點:
1.能熟練地運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
2.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 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藉助乘法口訣求商。加深對倍數的認識。
4. 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
5.學生能提出不同的問題,並列式計算。
●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安排一些實際應用的內容,幫助學生體會乘除法的關係,另外:教師要發現學生提出的好問題,讓大家借鑑,開啟數學的視野,提高提出數學問題的水平。
什麼是好的數學問題呢?就是儘可能充分地利用情境中的數學資訊,提高問題的綜合性。
本單元需要討論的問題
1.怎樣利用學生已有的表內乘除法的知識與技能,進一步解決除法的實際問題,發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九、統計與猜測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願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進一步體驗資料的調查、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能根據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