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對篆書字形構成的改造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_飛鵠墨人十** 32 | 我的知道 | 訊息(4) | 空間 | 應用 | 退出我的知道
我的提問
我的回答
為我推薦的提問
知識掌門人
應用禮物
投票轉貼
hoho
更多應用
u活達人爭霸賽進行中
運用知識完成任務,實現你的旅行夢想。參加u活達人爭霸賽,成為u活達人贏取6000元旅行**及戶外獎品
檢視新聞網頁貼吧知道 *** ****百科文庫幫助 | 設定
> 文化/藝術 > 書畫美術
隸書對篆書字形構成的改造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懸賞分:0 | 解決時間:2007-12-26 15:05 | 提問者:aiwei6 | 檢舉
最佳答案
漢字的字型演變
漢字的字型長時間處於不斷的演變之中。漢字字型的演變大約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從商周甲骨文、金文變為小篆,二是從小篆變為隸書,三是從隸書變為楷書。其中小篆變為隸書是最大的一次變化,這次變化標誌著由古文字階段進入了今文字階段。
本章分為甲骨文、金文、秦系文字、六國文字、隸書、草書和楷書等六節,分別講述各種字型的特點及其演變情況,要求學生掌握各種字型的特點及演變的基本規律。
※學習要點
1、秦書八體及其分類方法與各體名稱的涵義
2、新莽時代的六書及各書的涵義或用途
3、大篆與小篆
4、漢字字型演變的階段及其特點
※學習內容
* 秦書八體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這八種字型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分類的:
1、漢字發展不同時期的字型:大篆、小篆、隸書。
2、不同用途的特殊字型(基礎均小篆):刻符、蟲書、摹印、屬書、殳書。
* 漢字字型演變的三個階段
1、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變為小篆:由形體隨意、接近圖畫的寫實象形變為形體整齊、接近抽象符號。
2、小篆演變為隸書:又稱為“隸變”,是漢字發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變化,古文字變為今文字的轉折點,使漢字從古文字階段進入今文字階段,是古今文字的轉折點。
隸書打破了以象形為基礎的構造方式,形成現代文字筆畫的基本格局,象形意味更加淡薄,符號性進一步加強。
3、隸書演變為楷書:字型結構基本沒變,用筆有些變化。
第一節甲骨文
1、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漢字型系。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偶然發現。主要出現於河南安陽殷墟。其內容大多為當時占卜的卜辭,又稱“甲骨卜辭”。
2、甲骨文是成熟的成體系的文字:
基本字形是象形字。
也有相當數量的假借字,借用象形字的字形表示一個同音詞,與詞的關係是借音。
有近五分之一表意又表音的形聲字。
3、從形體看,甲骨文的主要特點:
1)象形程度較高,接近圖畫文字。
2)字型不規範:有的字方位可以顛倒;一個字可以有若干不同形體;偏旁可以不同。
4、甲骨文研究:
1)第一部著錄甲骨文的書:劉鄂的《鐵雲藏龜》。
2)第一部考釋甲骨文的書:孫詒讓的《契文舉例》。
3)考釋方面集大成的:於省吾的《甲骨文字詁林》。
4)資料最豐富的:郭沫若主編的《甲骨文合集》。
※相關連結:甲骨文化
第二節金文
1、金文:指商周時代刻在銅器上的文字,與甲骨文屬於同一體系。因最初發現於鐘鼎等器物上,又稱鐘鼎文。如圖:
2、金文字型與甲骨文的共同點:形體都不規範。
不同點:
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高於甲骨文。
2)金文範鑄,筆法肥厚;甲骨文刀刻,筆畫改為方形。
3)金文書寫款式較甲骨文規整。
3、金文早晚期形體不盡一致。
4、春秋晚期後,金文**現一些美術字型:
1)故意將筆畫拉長或作曲折宛轉之勢。
2)字形之外,加畫鳥蟲之類裝飾物。
第三節秦系文字
1、籀書(大篆):西周末年,周宣王**籀作《史籀篇》,作為教授學童之書,並用以統一周王朝的文字。所用字型依班固《漢書·藝文志》和許慎《說文敘》說,即為大篆。
2、秦國在春秋及戰國初期所用字型為史籀大篆。
3、目前發現的秦國文字:
1)石鼓文:唐初在陝西鳳翔發現。是春秋戰國之交刻於石碣上,筆法、形體與西周金文有明顯繼承關係的石刻文字。
2)詛楚文:秦王詛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石刻文字。
4、秦系文字中最重要的是小篆。
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儲存小篆最豐富,瞭解小篆最寶貴的資料;解讀甲骨文、金文不可或缺的橋樑。
小篆:用於區別於大篆,指秦始皇書同文字,向全國推行的一種字型。是秦代的標準字型。
小篆是秦國文字繼承西周晚期金文而一脈相承的字型。二者的共同點:形體規整勻稱,筆畫宛轉流暢,象形程度不斷降低。
小篆也是李斯等人作《倉頡篇》整理秦國文字的結果。
5、秦始皇“書同文”政策:用秦國文字小篆統一全國文字,刪除六國文字中的奇形異體。
第四節六國文字
1、六國文字:指戰國時期除秦國以外的東方六國文字。又稱古文,**於孔壁中的古文經。
2、六國文字的特點:1)草體或俗體流行;2)文字異形。
第五節隸書
1、隸書:戰國末期在秦國篆文草體基礎上形成的字型。除為篆書的草體在民間通行,逐漸成為正規字型。是漢代的標準字型。
2、隸書分為古隸和漢隸。
古隸:也稱秦隸,還存在篆書痕跡,是尚未成熟的早期隸書。
漢隸(今隸):漢代逐漸成熟的隸書。筆法幾乎完全脫離了篆體,逐漸形成波挑筆勢。字形從略呈長方形變為略稱扁方形。
3、從篆文發展成隸書的主要變化:
字形結構的改造:(隸分隸合)
1)將篆文圓轉相連的筆畫分解成平直的數筆。
2)將篆文相同的偏旁轉化為不同位置的不同寫法。
3)將篆文單個或多個不同的部件歸併為相同的偏旁。
4)將篆文複雜的筆畫省併為簡單的筆畫。
5)將篆文繁雜的字形省略一部分。
隸變:指篆書演變為隸書。這是漢字發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變化,是古今文字的轉折點。
隸變使漢字結束了以象形線條為標識的古文字階段,進入以筆畫為標識的隸楷今文字階段。這個階段一直持續到現在。
(隸書打破了以象形為基礎的構造方式,形成現代文字筆畫的基本格局,符號性進一步加強。)
隸定:指古人用楷書筆法書寫古文字字形。
第六節草書和楷書
1、草書:
1)廣義:各種字型的草率寫法,即通常所說的“草體”(對“正體”而言)。
2)狹義:在古隸字型上形成的特定字型。
章草:指脫胎於草古隸,尚有隸書章法的草書。西漢中後期基本形成。
今草:指章草發展到晉代,拋棄了波勢挑法,採用某些楷書筆法,字中筆畫、字與字間筆畫常相勾連,筆畫更減省的草體。代表人物:近代王羲之。
**:指唐代張旭、懷素等人在今草基礎上隨意增損勾連,字與字之間難分界限,失去交際功能,成為只供欣賞的藝術品的草書。
2、楷書
楷書又名正書或真書,大約於東漢後期在漢隸草書基礎上形成,同時受了草書的影響。魏晉時代是楷書與今隸並形的時期。南北朝以後,楷書取代今隸成為通行的標準字型。
楷書和今隸的區別:形體構造變化不大。筆法上楷書拋棄了今隸的波勢挑法,筆畫橫平豎直,以頓筆收筆,不再上挑,左撇反粗為尖細,右捺取上挑留捺腳。
就整個字勢看,今隸較舒展、扁平,楷書較集中、豎長。
3、行書
是介於楷書與今草之間的一種字型。接近楷書的叫行楷,接近草書的叫行草。是人們日常書寫的常用字型。
※漢字形體演變圖例
※考前輔導
簡答題 1.秦書八體的名稱和各體的含義是什麼?
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關於含義參照教材請自己歸納)
2.秦書八體是如何分類的?
秦書八體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分類的。大篆、小篆、隸書是漢字發展不同時期的字型,而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型。刻符是刻在符契上的文字;蟲書又叫鳥蟲書,是用於旗幡上的文字,筆畫屈曲細長有如鳥蟲;摹印是印章上的文字;署書是用於封檢簽署的文字;殳書是兵器上的文字。
這幾種字型的基礎都是篆書,只是在形體上加些藝術色彩而已。
3.大篆的名稱始見於**?
大篆的名稱始見於《漢書·藝文志》。班固說:“史籀十五篇,周宣王時**作大篆十五篇。”
4.什麼是籀文?籀文和大篆是什麼關係?
後世所謂籀文,也就是指的大篆。籀文和大篆的關係是同體異名。
5.漢字字型的演變大約經歷了那些階段,各個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漢字字型的演變,大約有三個階段,一是從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變為小篆,二是從小篆變為隸書,三是從隸書變為楷書。
6.為什麼說從小篆到隸書,是字型變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變為今文字的轉折點?
從小篆到隸書,是字型變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變為今文字的轉折點。理由是小篆的字形結構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號性加強。小篆的圓轉筆勢到隸書一般變為方折及橫、撇、捺等筆畫。
小篆變為隸書,現代文字筆畫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
7.什麼是楷書?什麼是草書?什麼是行書?
楷書、草書、行書漢字的三種字型的名稱。筆畫工整、結構嚴謹的是楷書;線條狂放、筆畫符號較多的是草書;介於楷、草之間的是行書。
8.什麼是甲骨文?什麼是甲骨卜辭?王懿榮和甲骨學有什麼關係?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漢字型系。甲指龜甲,骨指獸骨。甲骨文即指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甲骨卜辭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殷商270多年商王等占卜的記錄。殷人非常迷信,逢事即要占卜,不管是征伐、收成、狩獵,還是日常生活的天氣、疾病,甚至是出行、做夢等都要卜問吉凶。
占卜用的主要是龜甲(腹甲、背甲)、獸骨(牛肩胛骨為主)。占卜時在龜甲獸骨上鑽鑿小孔,然後烤炙,看燒出的裂紋即兆象來判斷吉凶。負責占卜的人把這些以及事後應驗的情況都刻記在甲骨上。
二是指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字形。注意:嚴格說甲骨文的範疇要比甲骨卜辭的範疇大些。
甲骨文是金石學家王懿榮在1899年被偶然發現的。他在中藥龍骨上發現有刻劃的痕跡,他買回藥店所有的龍骨,發現不只一片上有刻劃的痕跡。經過認真的研究,他認為這應當是古老的文字。
他又發現甲骨上刻有商王的名字,認定當是商代的卜甲,文字當在篆籀之前。從此甲骨文得到廣泛注意,收集、考釋甲骨文一時形成風氣,通過甲骨文研究古代社會歷史開拓了史學的新領域。一門新興的學科--甲骨學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