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建議

2023-01-16 00:45:29 字數 1531 閱讀 7427

產學研用建議

1、利用社會資源共同辦學,做到資源共享, 教學科研切入生產實際。

緊密結合社會需要,把教學辦到社會上去,與有關科研院所、農資公司共同培養學生,指導教學實踐。學院從區內有關單位聘請客座教授、專家充實教師隊伍,使教學更貼近實際、貼近生產、貼近學科前沿。同時,學院以校外教學基地為平臺,使教學與社會相通,教學與科研、生產對接。

其特點是:發揮學科和師生的優勢,通過“三結合”的途徑,主動適應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構建教學、科研服務經濟、服務生產,社會支援教學、促進教學,相互依託、相互促進的協作機制。

2,把科研成果及時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推進經濟和生產的發展。

把教師的科研、學生的教學實踐與當地農業生產有機結合。  3、堅持產學研緊密結合,為地方經濟提供技術支撐。

以實訓基地為紐帶,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革新、技術開發及推廣、裝置支援、學生就業等各個領域開展合作。學院與企業實行多種形式、實質性參與的聯合辦學,實現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同時,學院的教師在聯合辦學企業中,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擔任企業技術顧問,參與企業新產品開發設計,併為企業進行職工技術培訓。

這種合作模式,真正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的“三贏”。支援應用技術和教改課題研究。

辦學定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具體措施:

1、訂單式培養

2、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第一階段:加大實驗課和實踐課的學時比例,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但實驗、實踐課程的內容過分依賴理論教學,驗證型、演示型的實踐內容過多,不利於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第二階段:建立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和能力需求的實訓基地;將實踐教學分離出來,徹底擺脫了其理論教學的附屬地位,逐步形成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

第三階段:以技能培養為主線,大力推進理論和實訓一體化教學改革,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統一。全面推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打破學科體系,以職業能力系統化訓練的需要構建課程體系,增強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和應用性,較好地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統一。

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理論和實訓一體化

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教學過程不再因教學場所和時間因素人為地分隔為理論教學或實踐教學,而是根據實際生產過程的需求去合理安排。例如,園藝技術專業的蔬菜育苗技術教學中,改課堂教學為現場教學,從種子處理、苗床製作、播種、苗床管理等一系列操作過程與基地生產過程吻合。

改革考核方式。把考核學生的綜合技能、課程學習和基地實訓有機結合起來,綜合評定成績,從而改變以往學生只是背書本、背筆記,應付考試的被動學習狀況。學院制定 “專業培養目標綜合技能訓練與測試方案”。

該方案規定考核分三步完成:第一步,選定的實訓專案,設計出實施方案。第二步,學生依據設計方案完成具體生產。

第三步,寫出生產總結報告或研究**,並進行答辯。

推動“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教師要在相關專業的實訓基地,直接從事一年以上的生產實踐鍛鍊,提高從事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的基本技能,為指導學生的實習實訓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奠定基礎。

重視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精神品質的培養。學院每年安排學生在實訓基地參加公益勞動,參與基地建設、植樹、種花、鋪路,參加專業生產勞動,鍛鍊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勞動觀念,提高勞動能力,培養自強不息精神。

校企合作建議Office2

校企合作的建議 公司領導 根據目前校企合作的情況來看,由於我們經驗不夠豐富,有些方面存在醞釀不周,操作上不是那麼得心應手,還未找到十分成熟的合作方式。為了使今後的校企合作更好地開展,更能便於操作,更結合公司實際,通過前兩批實習生的實習情況及與學校的合作經驗,我們認為,校企合作應按以下方法進行。一 校...

校企合作協議

2016企業和學校合作協議 時間 2016 10 05 07 05 閱讀 47次 企業和學校合作協議 甲方 乙方 地址 乙方作為人事廳的授權的見習平臺建設和管理公司之一,受中國移動福建公司委託,負責動感地帶職場英雄見習平臺相關執行工作。為更好地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促進大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 做貢獻,幫...

2019校企合作協議

1.對乙方人員提供汽車維修工職業資格培訓服務。對乙方滿足國家汽車維修工 汽車鈑金工 汽車油漆工 電工 焊工等職業標準對應的初級 中級 高階 技師 高階技師要求的人員,提供職業培訓及技能鑑定服務,併為學員申報相應技能等級,按國家規定取得對應職業技能等級證。2.對乙方人員提供汽車維修從業人員資格培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