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曉波
鄧肯說:“我愛舞蹈,它是我的信仰”,巴頓說:“我離不開戰場,那裡有我的信仰”,卡耐基說:“熱愛人類、擁抱人類是我的信仰”……
在熙熙攘攘的**中,在大多數人眼中,職業已成為“飯碗”的代名詞,是由“活著”到“活好”的進階工具,面對職業壓力與困境,又有多少人經年累月的沉浸在無奈與壓抑中。我們問自己:怎麼才能做到工作著並快樂著!?
在《最糟糕情況下的營銷》一書中,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這不是一本專論職業發展與人生規劃的書,我們讀到的是:分崩離析的渠道之爭、屢試屢敗的產品投放、積重難返的區域市場、勝敗未定的商業談判、司空見慣的**誤區、術業欠專的客戶管理……這些營銷領域裡的“糟糕事”,在兩位有著跨國公司營銷經理職業背景的作者筆下,經情景化描述與深刻分析之後,讀者獲得了諸多解決營銷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然而,難能可貴的是,透過一次次營銷事件處理過程的背後,在字裡行間,我們讀到的不僅僅是“專業之術”,更有謀求企業與人如何共同成長的“職業之道”。道術合一,讓我們更能看清營銷的本質、職業的真諦,心態和方法的雙重提升才能使我們能夠不斷克服職業壓力。從而,能在跋涉中領略風景!
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群自信、進取,對生活和職業充滿愛心的營銷人,他們把營銷當成事業來追求、當成學問來探索,在贏取個人成功的同時,也致力於團隊整體素質的提高,並不斷思考營銷理論與實踐深度結合。
從下面這些錄自該書中的話,我們可以感觸到新一代營銷人的思想底蘊與人格風采:
優秀的營銷人要有一雙明察中國商業環境和市場趨勢的“眼睛”、一對以實踐者姿態、用行動驗證夢想的“腳”、一顆不斷進行自我修煉和技能提升的“心”、一雙利用現有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的“手”;
他從心底裡熱愛腳下的土地,明察它的商業環境、市場狀況和發展趨勢。他不會機械、簡單的照搬西方模式或者第三方經驗,他會用最適合中國人口味的方法燒出了地道的中國菜!
坐在寫字樓裡,煲著**粥,能成為優秀營銷人,那隻會是“傳奇”!
他絕不會是那種,靠想出一兩個點子、結交一兩個貴人就指望銷量飆升的人。
傑出的營銷經理,是一個能解決“最糟糕營銷問題”的人!
有兩種人我們從來不認為他是優秀的:一是不能為企業做實事、解決實際問題的人;二是隻有為他準備好充足的資源他才能做事的人……
在這個愈來愈多以契約關係建立信任、以等價交換開展往來、以個人創富衡量價值的商業社會,許多職場人士無論是臉部還是心底的表情都是一個字:累。然而,當職業上升為一種信仰,我們看到的是一群在現實中尋覓理想、在紛亂大環境中追求規則化生存的人,做到了“工作著並快樂著”!
人因信仰而偉大,當職業遭遇信仰,更獲得在平凡中的美麗人生。
摘自東方早報書評版,《最糟糕情況下的營銷》,俞雷、陳寧/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藍獅子財經叢書。吳曉波先生,著名財經作家,《大敗局》、《穿越玉米地》、《非常營銷》等書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