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消費者對於購買食品的忠誠度逐年下降,信任感不再。對於我們這些購買者而言,究竟拿什麼來保護我們舌尖上的食品安全呢?
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教授劉東紅直言,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更應該反思的是食品監管的方向是否妥當。在現行監管制度下,監管重點往往放在最終產品上,對企業的中間環節和源頭產品往往不被重視,而食品原料、中間產品等恰恰是很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廣琪”、“福喜”等問題,就屬於這種情況。
因此,專家的態度是建立妥善可行的源品彙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是很有必要的。
“現在對食品企業,以檢代管是保障食品安全最常用的手段,用最終產品的抽查抽檢,確定產品是否合格安全。這種監管方式有點事後諸葛亮的味道。既然是抽查抽檢,就永遠不可能全覆蓋,而且永遠是滯後的。
”專家強調,**應該把建設源品彙食品安全追溯制度體系提上議事日程。所謂食品安全追溯,就是對產品的資訊進行管理,從食品的生產到流通,一環扣一環。如果資訊完整並且公開,老百姓就可以自行上網查詢食品批次,一旦過期,就不能銷售,這樣就能杜絕很多食品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