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導學案 學生版

2023-03-19 01:25:13 字數 1392 閱讀 1808

【學習目標】

2.能力目標: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3.情感目標:體味詩歌的音韻美、畫面美、人性美、主題美,培養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1.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感受詩歌畫面美。

2.把握主人公形象,感受詩歌人性美。

【學習難點】 感受詩歌音韻美、主題美。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

【 課時】 1課時

(一)瞭解並識記《詩經》有關文學常識(參照課後思考第二題)

《詩經》是我國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的詩歌篇,又稱“ ”或內容上分為三個部分,表現手法分為合稱《詩經其中“國風”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的創作風格。《詩經》的句式以為主,多采用的形式。

(二)自由朗讀全詩,感受音韻美

1.學生自由朗讀;指名學生朗讀。

2.**音韻美(提示:從本詩呈現的特點入手。)

(1(2

(3(三)賞讀課文,感受畫面美

1.掌握重點字詞含義(見預習學案)

2.分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詩歌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生活?又寫的是一天中的哪個時間呢?寫出判斷的依據。

你認為詩中描寫的這個季節通常應給人什麼樣的感受呢?

詩中都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請按下邊的示例寫出。

示例:蘆葦——叢生茂密。

現在你能否說說詩歌通過這些景物營造了一個什麼樣的意境(氛圍、境界)?

3.展開聯想、再現詩歌意境

蒹葭(蘆葦)、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曉霧

請同學們藉助上述幾種景物,把在你腦海中形成的畫面用4~5個句子描繪出來。

(要求:只寫景,不寫人。)

(四)研讀課文,感受人性美

1.思考:上述境遇中,主人公在做什麼呢?表達出怎樣的心情呢?(小組討論)

主人公的活動(找出依據):

心情(提示:可通過文中詞語推斷,並概括):

2.思考:主人公的形象如何?依據是什麼?(小組討論)

依據依據

(五)品讀課文,感受主題美

思考:本詩作者究竟要表達一個什麼主題?(小組討論,可參照課後思考第一題)

拓展思考: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事情是值得我們執著追尋和嚮往的,你能再舉幾個例子,擴充一下“伊人”的內涵嗎?

(六)朗讀課文,感受詩意美。

(七)背誦全詩,默寫全詩。

(八)拓展作業:閱讀《詩經君子于役》,完成後面的練習。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無飢渴!

1.第一節中勾畫典型的農村晚景圖的詩句是

2.第二節中反襯主人公不平靜心情的詩句

3.點明全篇主旨的詩句是

4.這首詩的主題是

蒹葭讀後感

在學習 詩經 秦風蒹葭後明白 詩經 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生活和感情。此詩寫的主要內容是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彷彿就在水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乾。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

《蒹葭》教學設計與反思

設計理念 1 語文課程標準 要求初中生 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 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所以,教師注重營造特定的氛圍,通過富有感情的誦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學生感受 創造美的情趣。2 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 合作 體驗的學習方法,實現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

《蒹葭》教學設計與反思

設計理念 1 語文課程標準 要求初中生 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 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所以,教師注重營造特定的氛圍,通過富有感情的誦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學生感受 創造美的情趣。2 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 合作 體驗的學習方法,實現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