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科學對待孩子的分數

2023-03-19 01:40:12 字數 2275 閱讀 8272

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分數是無可厚非的。但並非每一位家長都能使自己的關心變為孩子學習的動力。調查表明,目前社會上家長對學習分數的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些行為,確有不科學的現象存在。

這些現象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如果對孩子的學習分數採取理智的科學的態度,則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家長如何科學對待孩子的分數(資料**)

一般說來,家長對孩子分數認識的誤區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片面誇大分數的功能,以分數高低為判斷學習優劣的唯一標準分數從形式上看簡單直觀,一目瞭然。

家長看到孩子考試分數比前次考試高了,就喜上眉梢,認為孩子學習下功夫了,成績進步了,進一步推論孩子懂事了,在學校各方面表現肯定優秀。於是乎各種獎勵接踵而來。更有甚者,放鬆對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缺點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反之,若分數下降了,就認為“不爭氣”、“沒出息”,枉費了老師、家長的一片苦心,進而推論出孩子“太笨”、“沒有希望”,甚至認為孩子分數既然不高,那麼在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方面肯定表現不好。因此在批評幫助時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惡語相譏,拳腳相加,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一小學生因考試分數未達到家長的要求而被家長活活打死的慘痛事件,就是家長片面誇大分數功能而導致的惡果。

片面誇大分數功能的另一典型現象為:有部分家長將孩子的考試分數作為在單位同事、親戚朋友面前“露臉”、“爭面子”的重要內容。若孩子得了高分,就感到光彩,有面子,很自豪。

若分數不如人,則覺得臉上無光,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教育好,出門矮人半截。

以上這些行為,均不考慮分數的多重功能,迫使孩子以獲取高分為學習的唯一目的,忽視思想品質、性格修養、身體素質等諸方面的全面發展,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和能力差異的客觀存在,無疑會形成對孩子學習的負面壓力,導致有的孩子在獲取高分無望的情況下,採取作弊塗改分數等不正當行為欺騙家長。這樣不但不能促進學習,反而影響孩子思想品質的健康發展。

二、機械地、片面地分析分數,從而得出錯誤結論

產生這一誤區的原因是有些家長不完全瞭解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分數的高低,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既得分數的信度與效度。有的家長,機械比較同一門學科前後幾次考試的得分多少,以此來判斷孩子此門學科的學習好壞。也有家長機械比較同一次考試中幾門學科分數的高低,以圖發現孩子學習上的弱點。

有許多家長在學期初規定孩子期中和期末考試必須達到的分數,作為本學期學習的“硬指標”,要求孩子完成。

不能正確分析分數,會被表面現象迷惑,最終將使家長、孩子都被誤導而進入學習的誤區。僅因某次分數的下降就否認孩子學習的進步,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興趣。而僅依據某次分數的表面分析來指導孩子學習時間與精力的分配,無疑會使孩子忽視真正的困難,得不到真正的幫助,使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久而久之,等到問題暴露時,很可能良機已失,悔之晚矣。

那麼家長應如何對待分數,以充分發揮分數的功能,使分數成為促進孩子學習的催化劑呢?以下就這個問題談幾點建議:

第一,瞭解測試目的。測試目的不同,反映出來的問題就不同。就學科測試而言,有進度測試、摸底測試、總結性測試和診斷性測試等。

也有偏重知識水平的測試與偏重於能力發展的測試等。只有弄清測試目的,才能看出測試反映的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於知識識記的測試中分數高,而在偏重於知識運用的考試中分數可能不高。

家長就不能簡單地以兩次分數高低來判斷孩子學習退步或進步,忽略孩子能力發展方面的問題。再比如,學期中的進度測試題的難度往往要小於診斷性測試和期末總結性測試。因此,期中考試的高分並不一定就預示期末考試也會“豐收”。

第二,認真分析分數的信度和效度。分數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分數的真實性。有許多因素會對分數的真實性產生影響。

因此,家長在分析分數時,有必要與孩子一起認真分析此次考試孩子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試的分數真實性。只有對分數的真實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才能依據“修正”以後的分數來分析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第三,善於從分數的分析中發現孩子的進步,並及時給予恰當的表揚,以充分發揮分數的激勵功能。當孩子學習成績進步時,家長的肯定與表揚能使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當孩子學習成績後退時,更需要家長的鼓勵與幫助。

從孩子的諸多不足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最能體現家長的教育水平。比如:若總分下降,單科分有無上升的?

認知識結構看,有無掌握較好,丟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孩子某次考試一團糟,幫助他的最好辦法仍然是以發展的眼光看他,鼓勵他克服困難,相信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頭趕上,考出好的分數。那種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只會撲滅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棄。

家長科學地分析分數,並能對孩子學習分數的高低採取明智的態度,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明智的家長在孩子考試成功時提醒他不要驕傲,不要輕浮,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去迎接更艱鉅的挑戰;而在孩子考試失利時,首先要對孩子予以他最渴望得到的安慰和鼓勵,然後幫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樹立不怕困難、迎頭趕上的勇氣。這樣,孩子才可能以更優異的成績來回報關心他、愛護他的父母。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學圍棋

我們常常接觸報名學棋的家長朋友,我喜歡先聽聽他們談對圍棋的理解和想法。大多觀點是希望孩子能通過學棋起到開發智力和陶冶性情的目的。從這麼多優秀家長朋友的思路和心態看,我們社會的進步是明顯的。退回去二十年,如果有位家長接到體校老師的 說他的孩子被選中了,那是很稀奇也是肯定會讓全家高興的事兒。我現在也時不...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學圍棋

我們常常接觸報名學棋的家長朋友,我喜歡先聽聽他們談對圍棋的理解和想法。大多觀點是希望孩子能通過學棋起到開發智力和陶冶性情的目的。從這麼多優秀家長朋友的思路和心態看,我們社會的進步是明顯的。退回去二十年,如果有位家長接到體校老師的 說他的孩子被選中了,那是很稀奇也是肯定會讓全家高興的事兒。我現在也時不...

家長應如何對待孩子早戀

近年來,青少年 早戀 現象較為普遍,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這一日益突出的問題,是一件讓教師 家長深感困惑和棘手的事情。關於早戀,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現代漢語大詞典 把早戀解釋為過早的戀愛。所謂 過早 是從年齡的角度上來說的,主要是針對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而言。一般把早戀認為是處於青春期或青春期以...

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叛逆轉變

很多家長都問 為什麼孩子到了初 一 初二,到了十三四歲,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彷彿一下換了個人,變成了一個喜歡和父母對著幹,脾氣古怪又神神祕祕的傢伙?其實原因很簡單 因為孩子在長大,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這一段成長時期叫做 叛逆期 在孩子...

家庭教育 家長應科學對待孩子的學習分數

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分數是無可厚非的。但並非每一位家長都能使自己的關心變為孩子學習的動力。調查表明,目前社會上家長對學習分數的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些行為,確有不科學的現象存在。這些現象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如果對孩子的學習分數採取理智的科學的態度,則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一般說來,家長對...

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

期中考試結束了,家長對孩子考試成績的議論又不絕於耳了,有讚許 有怨恨 有獎勵 有懲罰,面對這些我想把這個問題說給家長聽,那就是 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 的問題,供參考,也歡迎參與討論或批評指正。首先我想說,作為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任務,確切地說,在孩子進入學齡之後,他就要接受教育...

如何對待做事慢的孩子

叫他起床慢慢悠悠,讓他寫作業磨磨蹭蹭,帶他出門更是慢得讓人心急。孩子做事拖拉,是不是經常讓你著急上火?如果孩子的這種做法不及時糾正,很可能成為他一生的壞習慣。應對策略 讓孩子承受拖拉造成的後果,不要替他們做什麼,也別總是提醒他們,許多孩子只有承擔了後果才能吸取教訓。不要問孩子可以用 是 或 不 回答...

如何對待學生和家長的送禮

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觀點。作為學生家長肯定是希望送禮表達對老師的尊敬或者感謝,希望對自己孩子更加關心關愛,幫助孩子學習,指導孩子方面更有耐心等。作為老師,肯定希望過得好好地,並且自己的工作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肯定,學生家長給自己送禮越多,表式自己教的好,對學生負責,很有成就感。但老師天職就是教書育人,關心...

請家長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您的孩子

一 粗野 粗俗的行為不可以。任何侵犯個人 自我感 包括傷害自己 的事物都是暴力,範圍包括行為領域和心理領域。例如 棒子和石頭不能拿來傷害他人 大孩子不能強制小孩子 要學會尊重 寬容有問題的孩子 生理和心理的 在任何地方不可以搞破壞 教具 幼兒園財產 小朋友的東西 家裡的東西 不可以打擾別人 不可以打...

如何對待孩子的 厭學和逃學

有些學生在學校學習 生活中,逐漸對學校生活產生了厭倦情緒,出現厭學和逃學現象。有的學生藉故起晚了不去學校,有的學生尋找其他理由逃避上學。學生出現這種厭學和逃學現象的原因主要有 一 是學校課業負擔過重 二 是學校生活緊張 三 是學習成績不佳等。老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厭煩學校生活的苗頭,儘快查詢原因,以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