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確保半成品部件測量準確,部件測厚過程受控,保證產品質量。
2 範圍
適用於製造一部a1區內襯層工序的厚度測量過程。
3 職責
3.1製造一部a1區負責對n331部件的測量過程進行核查並記錄;
3.2製造一部a1區過程工程師負責對測量過程進行控制並對操作人員進行操作培訓;
3.3製造一部a1區過程工程師負責對測量過程失控時採取相應措施;
3.4質量保證部負責對測量過程引數進行監視,並繪製測量過程控制圖,進行統計分析;
3.5裝置部計量室負責對測量n331壓延部件厚度的測量裝置安排週期檢定,並貼上相應標識。
4 內容
4.1測量裝置的選擇:
4.1.1根據被測部件n331邊部厚度控制引數的準確度要求和測量能力指數mcp,選用裝置,具體步驟:
a) 依據被測部件n331的計量特性,依據《內襯層工序施工表》的規定確定測量裝置的量程範圍和允許的誤差範圍;
b) 根據測量能力指數mcp值評價推薦表推薦的資料選擇測量裝置,使測量能力指數mcp值達到要求。
式中:為總(合成)不確定度;
t-被測引數允許的變化範圍(公差);
-測量過程或校準過程的標準不確定度的(標準偏差);
-測量裝置造成的不確定度的;
-非測量裝置造成的不確定度。
4.1.2依據《內襯層工序施工表》確定的工藝引數,部件n331邊部厚度為2.
7mm,公差為:+0.40mm,-0.
20mm;按照測量裝置的最大允許誤差與公差之比為1/3~1/10的配比原則,選擇測量範圍為0~10mm,分度值為0.01mm的測厚規。
4.1.3核查標準的選擇:根據測厚規的計量特性,選取2mm的五等量塊對測厚規進行定期核查。
4.1.4核查標準的溯源:量塊定期由計量室送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週期檢定。
4.2測量裝置的要求
4.2.1 測量裝置的標識:測量過程所用測量裝置為測厚規,其標識為不乾膠口取紙,上面標明裝置名稱、產品編號、校準日期、有效期、確認日期、確認人。
4.2.2測厚規的使用方法:
a) 確認示數是否歸零,並空載測量2~3次,確認裝置是否正常;
b) 確認測量物是否放平;
c) 估測被測量物的厚度,將測厚規按到適當的位置,平夾被測量部位,輕壓頂部壓桿;
d) 讀數時眼要與測厚規刻度保持水平;
e) 讀取示數並進行記錄。
4.3測厚規核查過程的測量步驟
4.3.1 檢查測厚規不使用情況下,指標應指示為零;
4.3.2 將2mm的五等量塊平放到測厚規兩個探點之間;
4.3.3輕壓頂部壓桿,眼睛與測厚規刻度保持水平進行讀數;
4.3.4重複測量五次,記錄五次資料,並計算平均值記錄在測量引數記錄表上;
4.4 測量資料讀數和記錄
製造一部a1區核查人員用量塊對測厚規進行核查,直接讀取測厚規的指示值,並將核查資料記在《 測量過程控制引數記錄》表中;
4.5 核查頻次:
4.5.1 製造一部a1區核查人員每兩個月用核查標準對測厚規進行核查;
4.5.2質量保證部對半年核查的測量資料進行累計,根據測量資料繪製控制圖並進行統計分析,將分析結果記在《 測量過程控制引數統計技術分析記錄》上。
4.6測量裝置異常情況的處置:
4.6.1當測量的示值偏大或偏小時應停止工作,由計量人員檢查測厚規是否處於正常狀態;
4.6.2由於標準量塊相對比較穩定,並定期由計量室送到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檢定,因此認為標準量塊厚度為標準值;
4.6.3如發現測厚規失準,由裝置部計量室對測厚規進行送檢,同時對失準情況按mm01-13-2007《不合格測量裝置控制程式》進行處置。
4.7操作人員能力的要求
4.7.1測量人員應經培訓,確保準確使用測厚規;
4.7.2 測量人員能熟練讀取測厚規示值,並準確記錄。
4.8 測量過程中環境條件的控制:因本測量過程屬一般測量,測量要求不高,且測量環境相對穩定,環境條件對測量過程的影響不大,不需額外控制環境條件,在室溫條件下即可
5相關檔案
5.1內襯層工序施工表
6相關記錄
6.1《測量過程控制引數記錄》
6.2《測量過程控制圖》
6.3《測量過程控制引數統計技術分析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