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及發展規劃和發展之路總結材料
2007年以前隨著打工熱潮和大家一起外出打工近十年,經濟收入也比較可觀,但是,打工不是長遠之計,我想如果能夠回家鄉幹一翻事業,與鄉親們共同富裕才是我的心願,於是我2007年9月回到了家鄉,回家後我多方面尋找發展門路,把自己打工省下來的錢投入到黑木耳種植、靈芝菌栽培和天麻種植實驗,由於受當地氣候條件的影響,未能如願。2010年,我自費考察了西峽、隨洲袋料香菇大棚栽培,認為這個產業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和有效的資源利用率,去年秋,我決定發展袋料香菇大棚栽培。在縣農技局、縣**、鄉、村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援和幫助下,租賃農田20畝,建立香菇基地,搭建鋼膜大棚30餘個,初步生產袋料冬菇10萬餘袋,木耳2萬袋。
目前所生產的菇桐長勢喜人,經各方面領導認證,認為該產業勢在發展。2011年9月,在市鹽務局的幫助下,成立了富強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為了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我們將建立50平方米的凍庫、烘乾房、運輸車,將形成產、儲、銷一條龍,,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及周邊縣市。
產業的成功和明顯的效益得到了肯定,今年10月在鎮**及村領導的關心幫助下,我計劃在年底帶領本村農戶剩餘勞動力種植香菇,發展夏菇30萬袋,冬菇20萬袋,袋料木耳5萬袋,規模性發展種植15戶以上,以基地為中心,將袋料加工成半成品,待菌桐生長成熟,再由農戶自己管理,出菇,同時基地負責技術指導和產品的**,這樣以來,即解決了菌桐生產的成活率問題,又節省了資源的浪費現象,有效的解決了閒散勞動力的就業,為獲勞務支出收益50多萬元。
食用菌專業合作社PK食用菌工廠化企業
金池 易菇論劍第二十三期 食用菌專業合作社pk食用菌工廠化企業 由易菇網主辦 易菇論壇承辦,浙江省溫嶺市金池電子科技 冠名的 金池 易菇論劍第二十三期 食用菌專業合作社pk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在辯論期間們對食用菌產專業合作社和食用菌工廠化企業的各自優勢利弊作了分析,辯論激烈,現摘錄其中精彩部分與廣大讀...
食用菌計劃書
農民創業計劃書 新野縣新禾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通訊地址 新野縣五星鎮 姓名 周麗曉 聯絡 66582136 133 指導老師 黃鵬 日期 2010年1月21日 創業計劃 一 本廠的現狀及下一步發展規劃 本人周麗曉,92年海軍退役回地方,在五星鎮開糖菸酒門市,96年承包15畝地辦養殖場,目前養殖規模2萬...
食用菌創業計劃書
創業專案 食用菌種植 創業者 李得富 完成時間 2013年11月9日 專案一 產業背景 八十年代初期以來,食用菌的栽培作為一項投資小 週期短 見效快的致富好專案在中國得以迅猛發展。食用菌產業是一項集經濟效益 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短平快農村經濟發展專案,食用菌又是一類有機 營養 保健的有效途徑。...
關於推進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建議 交稿
以標準化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 通江質監局 2010年10月12日 一 建立完善食用菌標準體系,規範食用菌生產加工操 作程式。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根本出路在於標準化生產和加工。按照 簡化 統 一 協調 優化 的標準化工作原理,建立科研和生產相互銜接 產前 產中 產後相互配套的食用菌生產加工及管理和工作標準體...
食用菌生產技術流程
一 菌種生產 1.食用菌菌種的概念 食用菌的菌種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種子,它是營養體,相當於農作物的 苗 作為微生物,它相當於我們蒸饅頭用的 酵子 制菌種實際上就是不斷擴大 酵子 的過程。2.菌種分級 培養時間及數量 母種 7 10天 原種 30天左右 栽培種 30左右 生產 香菇栽培種需50 60天 ...
食用菌彙報材料
印江縣楊柳鄉食用菌產業發展彙報材料 一 楊柳鄉基本情況 楊柳鄉地處印江南部,距縣城60平方公里,國土面積98.02平方公里,共13個行政村,123個村民組,3349戶,12739人,共有耕地面積13539畝,其中田9772畝,土3767畝,人均耕地1.1畝。主要經濟作物有食用菌 茶葉 烤煙 辣椒 核...
食用菌實習心得
從2011.10.17日到10.21日為期五天的實習中,有辛苦 有快樂 有收穫,更多的是學到更多有關食用菌的知識。這樣的實習增加了我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技能。實習的第一天我們做了黑木耳蜜餞,有點讓我們吃驚。以前以為食用菌大多數都是當作菜餚或藥材食用,卻不知還可以加工製成甜品,並且做法比較簡單,對我們這...
2019年度食用菌總產量統計
2007年度食用菌產量 產值 出口情況統計表 產量單位為 噸 產值單位為 萬元 出口量單位為 噸 創匯單位為 萬美元 北京市產量124.909 產值63,689 天津市產量57,200 河北省產量1,340,323 產值600,517 出口量114,060 創匯8,150 山西省產量95,475 產...
食用菌基地參觀感想
參觀食用菌基地有感 今天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跟隨老師去食用菌基地參觀學習。此次參觀創下了兩個第一 第一次坐學校的大巴車,寬敞 舒適 第一次成建制的組織參觀學習,氛圍熱烈,濃厚。少時的好奇之心再次油然而生。我們下車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基地廠房正門,一個有地磚鋪成的大廣場,中間有環形綠化帶。老師先是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