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框架結構外牆防滲漏施工技術

2023-03-19 04:55:10 字數 2951 閱讀 2846

提要:分析了框架結構外牆滲漏這一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並提出了防治措施。

關鍵詞:外牆滲漏;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在我省多層現澆砼框架結構中,採用多孔磚、空心磚、加氣砼砌塊做內外填充牆比較普遍。由於有些施工人員認為填充牆是非承重牆,施工程式上存在一些問題,留下質量隱患。近年來建築物外牆滲漏現象比較普遍,是當前建築質量投訴的熱點問題之一。

外牆滲水雖是建築質量的一個通病,但它直接影響建築物的功能和使用壽命,也是室內裝修工程質量的一大隱患,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為此,我們在漳州某學院4#樓公寓和漳州某校2#、5#樓工程施工中,預先對外牆滲漏這一質量通病進行研討,找出原因,並有針對性地制定了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外牆滲漏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1、常見滲漏部位及原因

(1)框架樑下與砌體交接處的開裂、滲漏。填充牆砌至接近樑、板底時,未能嚴格按規範要求操作,砌體一次砌築到頂,因重力作用,砂漿擠壓下沉,砌體產生一定變形,結合部位出現水平裂縫。

(2)外牆找平層空鼓、開裂、滲漏。找平層抹灰施工不規範,造成區域性找平層空鼓、開裂、引起滲水。

(3)腳手眼滲漏。外牆抹灰時,腳手眼堵抹不嚴或堵抹的方法不正確,造成腳手眼部位抹灰層空鼓、裂縫。

(4)陽臺根部滲漏。現澆砼陽臺板與牆體連線部位由於溫度變形影響,造成該處抹灰層出現裂縫,雨水滲入。

2、防治措施

2.1抓好牆體砌築質量

砌體質量是外牆防水的先決條件,砌體的水平縫、豎縫中的砂漿必須飽滿密實,從根本上杜絕滲水通道;

2.2.1禁止幹磚上牆

用幹磚砌牆時,磚會吸收砂漿中的水分,砂漿很難鋪攤均勻,磚縫砂漿不易飽滿,砌體粘結性差,抗剪強度低,按照《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3-2002)規定:“砌築磚砌體時,磚應提前1-2d澆水溼潤”。因此,磚在砌筑前應澆水溼潤,根據多孔磚、空心磚、輕骨料砼小砌塊的吸水、失水特性,合適的含水率分別為:

多孔磚、空心磚宜為10-15%;輕骨料砼小砌塊宜為5%-8%。加氣砼砌塊施工時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於15%(對粉煤灰加氣砼砌塊宜小於20%)。

2.1.2嚴格控制填充牆的沉縮裂縫

砌體與框架柱間的縫隙要用砂漿填嵌密實,框架柱中伸出的拉結筋要砌入磚縫中。當填充牆砌至接過樑、板底時,留出一定空隙,待填充牆砌築完並應至少間隔7d後,再將其補砌擠緊。

2.1.3採用揉壓法砌築

採用揉壓法砌築,施工人員必須掌握揉壓砌磚的技術,用“三一”砌磚法,即一鏟灰,一塊磚、一揉壓的操作法砌築。

2.2堵塞牆體一切滲水通道

外牆裝飾施工前,由專職質檢員檢查牆體上的空頭縫、孔洞,填充牆上口的縫隙、門窗周邊的縫隙和腳手架的穿楞洞等,並記錄其位置和數量,安排有經驗的技工按要求逐一堵塞。待檢查合格後,方可進行外裝飾施工。

2.2.1堵塞牆體的空頭縫和孔洞

清除空頭縫中酥鬆的砂漿,瞎縫要剔鑿,寬度大於8mm,深度大於30mm。剷除腳手架穿楞洞中的砂漿。堵塞孔隙前先用水泥漿塗刷一遍,隨即用摻10%uea膨脹劑的1:

2.5水泥砂漿嵌補密實,深度大的孔隙要分層嵌補,每層厚度不大於8mm。施工腳手眼補砌時,灰縫應填滿砂漿,不得用幹磚填塞。

2.2.2填充牆上口的縫隙填嵌密實

框架結構的柱邊、樑底縫隙處,先要削除灰疙瘩,洗刷乾淨,隨即用乾硬性1:2.5水泥砂漿填嵌密實。

2.2.3處理好門窗周邊的縫隙

清掃門窗周邊及接觸處牆體,沖水溼潤、刷水泥素漿一遍。隨即用摻10%uea膨脹劑的1:2.5水泥砂漿分二次嵌塞,嵌好後外邊留5mm深的凹槽,待外裝飾完成後,縫內嵌防水密封膠。

窗臺下砌體的灰縫必須飽滿。不得將抹灰抹到窗框下檻口以上,必須從下口坐進2-3mm,無遮陽板的窗臺均做10mm×10mm的滴水線。

2.2.4防止陽臺滲漏水

挑陽臺在荷載作用下變形,常使其與牆相接觸處產生裂縫而漏水,有的陽臺面因倒泛水而漏水。施工時應注意靠牆邊的陽臺板灌縫要比板面低20mm,待乾硬後用柔性防水密封膏密封嵌平。找平層施工要從水落口面標高拉坡度線,清掃沖洗板面,先刷一遍素水泥漿,用細石砼或砂漿找平,拍實抹光,隔24h澆水養護,檢查排水情況,不得有倒泛水和積水現象。

還要防止雨水從挑樑斜面流淌滲入內牆,要在挑樑底做滴水線。

2.3確保外牆抹灰質量

(1)抹灰前對基層進行澆水溼潤。外牆抹灰到一步腳手架甩搓時,在搓端抹實壓平、定漿後,用尺板貼著,用鐵抹子切成反搓。當下層接搓抹灰前,向搓內充分灑水浸潤,然後刷一道素水泥漿,待漿液吸入牆體後再抹灰。

(2)抹灰工程應分層進行。為了增強抹灰層的抗裂能力,在砂漿中摻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纖維。

(3)因為砼與砌體的線膨脹係數差異較大,所以易引起砌體與砼樑板交接處抹灰層開裂。施工中應按照《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範》(gb50210-2001)規定:“不同材料基體交接處表面的抹灰,應採用防止開裂的加強措施,當採用加強網時,加強網與各基體的搭接寬度不應小於100mm”。

同時對框架柱、樑表面進行甩漿處理,以利抹灰砂漿粘結牢固。

2.4確保外牆面磚的施工質量

(1)鑲貼面磚前,先檢查詢平層有無空鼓、起殼、裂縫和不平處,如有應及時修補合格,然後用純水泥漿(摻10% 802膠)滿刷一遍。

(2)面磚採用1:1水泥細砂漿鑲貼,並壓緊搓擠到位,漿縫飽滿,確保面磚無空鼓。

(3)為提高外牆磚縫防水能力,採用摻加水泥用量20%益膠泥的水泥砂漿勾縫,並做到接縫平直、光滑,填嵌連續密實,寬度和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2.5外牆節點細部處理

(1)窗臺向外坡度應大於5%

(2)窗上口面磚作鷹嘴處理

外牆節點細部處理

(1)窗臺向外坡度應大於5%

(2)窗上口面磚作鷹嘴處理

(3)陽臺面磚作45°倒口後,用水泥砂漿(摻20%益膠泥)做表面抹縫處理。

(4)外牆塑鋼窗外沿採用發泡聚氨酯塞縫,外牆面磚施工完後,沿外框打密封膠防水。

3、結束語

漳州某學院4#樓公寓和漳州某校2#、5#樓均是框架結構建築。施工前,我們對這類建築物的外牆滲漏問題進行了較為認真調研,分析了造成外牆滲水的可能原因,並結合工程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及治理措施,同時在施工中嚴格按照規範要求,嚴把工程質量關。因此這幾項工程竣工使用以來,經受了颱風暴雨的考驗,外牆無發現一處滲漏,達到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