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咬指甲行為的觀察報告

2023-03-19 05:05:11 字數 1477 閱讀 5959

彭蘇 09級心理學班 222009306032015

前述:從小到大一直有著不經意間咬指甲的行為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能夠加以控制和約束,但時常還是會有咬指甲的行為習慣發生。接觸了行為**課程,便開始思考運用行為**進行行為矯正,降低咬指甲的頻率從而放棄這一錯誤的行為習慣。

前後記錄了二十天內咬指甲的次數,前十天為行為觀察期,後十天為行為矯正期。通過標記咬指甲這一行為策略達到了減少咬指甲的目的,效果明顯,計劃持續採用。

1. 操作性行為定義

咬指甲:把手指放在嘴裡並把牙齒咬合在指甲上,表皮上或指甲周圍的**上。

咬指甲習慣:一天【二十四小時內】咬指甲五次或者以上,視為咬指甲的習慣。

2. 行為記錄

記錄行為觀察期2011年11月2日—11月10日和行為矯正期2011年11月23日—12

月2日總計二十天每日咬指甲次數。以具體時分+咬指甲情景為格式記錄在冊。

例.3. 行為觀察

4. 確定目標

行為觀察期內平均咬手指數為6次/天,計劃通過行為策略使得平均每天咬手指數量降為3支/天,下降約1/2。

5. 干預

在考慮過多種行為矯正策略後,結合實際情況,採取了最簡便易行的一種,即通過顏色筆標記習慣性被咬指甲的方式降低吸咬手指數量。

具體操作性行為:將習慣性被咬指甲用顏色筆塗成紅色,咬手指發生一次即將顏色加重。

6. 強化措施

因實施行為矯正,將購煙間隔由一天一包增長至兩天一包,故在購煙消費總額不變的基礎上,可將購買捲菸的價位由七塊/包提高到十塊/包;在三天購買一包的情況下,可將價位提高到二十塊/包。**位的香菸品質更佳,一定程度上能夠替代低價位香菸靠數量帶來的愉悅感。此方法可視為獎勵或者替代強化。

7. 行為矯正

8. 行為對比

9. 評估

由折線圖可知,與行為觀察期相比,咬手指吸菸量在行為矯正期明顯下滑。行為記錄也反映平均吸菸量由6支/天下降為3.1支/天。矯正策略效果明顯,但咬手指習慣本身並未改變。

10. 討論

10.1 咬手指習慣的操作性定義為參照自身實際情況而制定,若同標準定義有所出入,當再修正。

10.2 行為觀察期和行為矯正期時限均為十天,期限較短,資料量不夠充足。

10.3 觀察期與矯正期間隔了二週左右,抹掉了過渡期,資料較為穩定。

10.4 行為記錄方法清楚準確,客觀地反映出每天咬手指數量及具體時間,可作借鑑。

10.5 行為觀察期與行為矯正期均為在校時間,無重大影響事件。

10.6 矯正策略還需要建立一定的強化機制,以督促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

10.7 標記手指只是矯正策略的一種,如何降低咬指甲數量還有其他多種策略可以使用,今後可以做這方面的試驗以形成比較,找出效果最佳的行為策略。

10.8 行為矯正只能是在一定範圍內降低咬指甲數量,但並不能改變咬指甲習慣。若不標記手指時限延長至一週,行為契約必定會被打破。

只是在行為控制下減緩了需求,所以咬指甲行為的改善只能停留在一定水平範圍內。要想達到糾正咬指甲習慣,徹底戒除的目的,還需要輔助以其他方式。如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