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小學張豔君
開啟本學期的聽課筆記,每位教師的演技——教態自然,肢體語言豐富,課堂用語簡練,一一浮現於腦海,趁著此刻的空閒將我的聽課記錄整理一下,尤其是薛興榮老前輩的講座使我感受頗深。
11月24日,我金工小學舉辦了區民校語文學科研討活動,作為語文老師的我有幸聆聽了薛老主持的“今天我們怎樣教語文”系列講座之二。研討會上薛老精彩的演講,博得眾人的好評,我更是身臨其境地飽受了語文教學中因種種困惑而引發的飢渴。語文教學的每一環節都是循序漸進,自然而然,這是最值得我學習之處。
平時我的教學設計總是停滯在某一環節上,總是很難尋找那樣“一根可以串下所有糖葫蘆的杆”,導致課堂實效不佳。薛老師的《今天,我們怎樣教語文》就是我的一個最好的“杆”。
薛老的教育:教天、地、人、事。乍一看,內容之廣,覆蓋面之大。
經薛老的講解和我細心地品味的確如此。教育的目的:立人(立德豎人,怎樣做人)、學語(學會說話,口頭語言,書面語言)、習文(練習寫作文,留心觀察,勤於動筆)、興趣(培養學習興趣)、方法(尋找教學方法)、習慣(養成良好習慣)。
如果這幾個目的達成,那麼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有人曾說:“凡是習慣都是通過多次反覆實踐養成的。
”也就是說,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可以一蹴而就,必須長期不懈地堅持訓練。薛老師很詳細地講學習習慣問題,對於小學生要培養他們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好習慣,養成勤動手、動腦、動筆的好習慣,課堂上,培養他們大膽、大方、大聲說話、敢於提問的好習慣。寫作業要養成書寫規範、整潔的好習慣。
我每天嘗試著培養良好習慣的教育,如我們每天出操、吃飯、放學集隊,著重訓練集隊快靜齊。每週一舉行升國旗儀式時肅靜、立正、敬禮,讓學生在嚴肅認真的氛圍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又如課堂教學,要求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坐立讀寫姿勢正確,發言先舉手大聲、大膽、聲音洪亮,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書寫規範等習慣。
再如廣播操、眼保健操、體育課可不斷地反覆地進行行為訓練的指導,促使學生改掉不良行為習慣,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我覺得效果很好,同學們的學習成績近來提高了很多,行為規範也大有好轉,上週我們班還得到了“行為規範”流動紅旗呢。
薛老講:教必有法,教無定法,教學得法。 教必有法,是指按一定的教學規律進行教學;教無定法,是指可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只要達成本節課的目標即可。
教學得法,是指符合教學規律的方法。在教學得法中闡述了幾個方面。首先科學有序,就是循序漸進;其次指導學法,就是培養能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與能力;最後是有效教學,就是注重語言實踐。
對於我非師範專業的語文教師,卻已經在語文教學路上蹣跚了十年有餘,每一天都在接觸著自己原本非專業的知識,每一天面對著一張張可愛而稚嫩的小臉,我也困惑過,記得曾經在很多地方學習時,對於教師所用的專業術語我迷茫了,今天再聽卻有著較為深刻的體會。聽著薛老對語文教學的深情解說,感受著他的系列講座,真正體現了一個智者的大家風範,讓我陶醉在這一精神大餐中。
薛老師雖然七十多歲了,但是對教育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時刻鼓舞著我。在給我們作報告時,他怕時間不夠,給我們每人發一份資料,在這份資料中他詳細介紹了在語文教學中的六大能力和十八個操作點,還有“各學段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使我知道了小學生要注重積累,注重閱讀,養成熟讀成誦的好習慣。
薛老師說對於各科教學首先要懂教材,讀好教材,理解教材,用好教材。讀懂一套教材,一冊教材,一組教材,一篇教材。搞教學研究就得站的高一點,看全冊書,備一組課,教一課書。
的確如此,不懂教材的編寫意圖,編排思路,不懂教材的重難點,訓練點,怎麼去實施你的教學目的?孩子們聽起來也是糊里糊塗的。我感受最深的還是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一、必須先學後教,學生先學,不會的老師教。
三、一切教學必須從學生出發,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對於教育,諸多教育家眾說紛紜,我覺得薛老師所講的教育,真正符合當前農民工子女的教育。通過此次教研活動,我最大的感受是,必須認認真真讀文字,專心致志寫教案,用心教書,誠心做人。在以後的教學中,本著備好教材,備好學生,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提升自身能力,遵循教學規律,總結教學方法,教出自己的風格,使這些流動的花朵開得更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