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樹立科學發展觀,理清學校辦學思路,明確學校辦學方向,牢牢把握今後三年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加快發展步伐,以“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審視今後學校的各項工作,建立學校特色,根據學校辦學現狀,特制定本規劃。
一、學校現狀分析。
1.辦學優勢:一是有一個目標一致、高效務實、團結協作的領導班子,學校領導班子組合時間雖然不長,但班子成員結構合理,老中青結合,優勢互補,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能充分發揮各處室和校長室各職能部門的管理功能和協調作用。
二是先進的辦學理念、學校整體的教育環境和學校管理的不斷完善,學校工作和教育教學水平的評價逐步得到社會、家長和學生的認可,特別各級領導對學校工作的理解、信任及支援,增強了我們辦好學校的信心。
三是學校堅持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相結合,從而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內在驅動力和積極性。在管理執行過程中,注重實施“凝聚力工程”,建立起參與管理的民主激勵、教師榜樣激勵、成就成果激勵、以及情感激勵等多種機制,以最大地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四是學校校舍改造工程已經啟動,通過學校校舍的改造和教育教學設施的配備,從根本上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設施落後的面貌,逐步形成規模辦學走勢,促進學校形成良性迴圈。
2.存在問題:
(1)由於受所處地理位置的影響,交通、安全成為制約學校發展的主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2)師資隊伍建設任重道遠,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著全新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的學習型教師隊伍作為支撐。我校目前師資水平總體上還不夠理想,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中老年教師所佔比例超過50%;教師人員結構不平衡,九十年代民轉公教師比例接近三分之二;雖然有一定數量的市縣級和校級骨幹教師,但骨幹教師數量不足,其核心輻射功能仍未能充分發揮,專業引領作用需要不斷增強。也有部分教師安於現狀,進取心不強,青年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也需進一步深入。
(3)學校的文化建設和學校特色建設工作發展尚待深入。學校以藝術教育和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為推進特色教育的發展為主,已取得一些成績,但總體來說,學校特色專案偏少,發展較為單一,特色成果不多,檔次不高。要鑄就學校特色,需要學校予以科學規劃,不斷拓寬特色領域,優化特色指導,豐富特色內涵,以期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4)學生的家庭中,大都是處於農村家庭,這些家長平時都忙於生計,很少去關心子女的學習情況,大部分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關心其他的。對於目前學校實施素質教育、開展特色教育等,有好多家長認為無所謂或沒有必要,家長的素質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我校創優工作以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
(5)教科研亟待進行有效整合,學校雖然有省市級研究課題,校本教研與培訓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但與新課改的整合研究還顯不夠,針對性和實效性仍不強。當前,尤其要注重找準教育科研與課程改革有機結合點,真正形成教研推進課改、課改促進教研、課改教研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
二、辦學理念和規劃目標。
辦學理念:以人為本,促進師生和諧發展
辦學目標:高起點,高質量,規範加優質;有特色,有創新,示範竟一流。
1.總體目標:
(1)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2)建設一支師德優良、結構合理、學科平衡、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建設一支“理念先進,有開拓創新意識,業務能力突出”的骨幹教師群體。
(3)創設基礎設施齊全、校園環境優美的辦學條件。
(4)建立一整套科學、人文、民主的學校管理體系。
通過狠抓校園建設,改善辦學條件,規範內部管理,優化師資隊伍,深化課程改革,加強特色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力爭到2008年,把我校建設成規模適度、環境優美、特色鮮明、質量上乘的小學,以後利用2-3年時間,向“一流師資、一流裝置、一流環境、一流管理、一流質量”的示範學校目標發起衝刺。
2.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著力規劃校園佈局,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塑造整潔優美的“綠色”校園;開展教師專業成長課題研究,加強教師學科素質培養和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開展德育課題研究,加強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培養,規範學生日常行為;加快特色發展步伐,初步形成辦學特色,積極爭創興平市示範學校。
第二階段(2014年1月---20014年12月):
建設一支有銳意改革意識、敬業愛校精神、高素質、高水平、相對穩定的新型教師隊伍;著力培養個性鮮明、學有所長的學生;加大課題和課改研究力度,推廣課改及教研成果;完善特色建設體系,豐富學校發展內涵,形成特色專案;不斷優化學校管理,全面推進以課改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工作,具有較高科學管理水平,辦學質量高效益;向“一流師資、一流裝置、一流環境、一流管理、一流質量”的示範學校的目標靠近。
三、規劃重點。
(一)德育工作。
1.以養成教育為基礎,積極開展各類德育教育活動,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挖掘學校內部潛力,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外部與家庭、社群加強聯絡充分整合社群、家庭、學校三者的德育資源,加強基礎道德教育,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內化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
發揮德育的實效性、針對性。
2.以少先隊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依託社會勞動實踐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參觀遊覽、社會實踐、公益勞動、敬老助殘、助貧幫困等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以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服務社會的意識,促使學生自我塑造、自我發展和自我提升。依託重大節日、國旗下講話、班隊會活動以及各種紀念日等形成開展德育教育,塑造學生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
3.進一步完善德育校本研究機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課題研究,加強德育與生活、德育與網路、德育與藝術的實踐整合,推動德育工作規範化和科學化程序。
4.改革德育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品行進行引導與評定,促進他們自主參與德育管理,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綜合能力,形成獨特的個性品質。
(二)教學工作。
1.實施“質量工程”,強化教學質量管理和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提升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繼續抓好過程性質量檢測與監控,努力實現“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加強考核評價方式的研究,逐步完善學生評價制度。
通過狠抓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實現“一流質量”目標。
2.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愛學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和環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建立起自信,個性、愛好和特長都得到較為充分的發展。要著力處理好教與學的辯證關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的精神、勤於實踐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機會,引導學生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中分享,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深化課程改革實踐研究,努力探索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教學模式,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探索知識、提升素質、發展智慧的場所。進一步加強新課程學習管理,積極推行“三個一”學習制度(每週至少讀一篇理**章,每學期讀一本教育論著,每年撰寫一篇有較高水平的實踐**),實行“五個一”教學管理(每週完成一次教學反思,聽一節課並有評點,每月撰寫一則教育敘事,提供一個典型案例,每學期上一節校級研討課),不斷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4.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引導廣大教師在研究中教學,在教學中研究,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5.以校本課程為依託,完善學校資源庫,帶動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實踐能力,促使教師形成專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三)教育科研。
1.擬定學校三年教育科研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教研網路,加強教科研規範化管理,營造濃厚的學校科研氛圍。進一步完善校本教研製度,認真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倡導反思性教學,鼓勵同伴合作與互助,為教師提供接受專業引領的機會,努力促進教師由教學單一型向知識型、研究型、學者型的綜合方向發展。
2.實施教育行動研究策略,組織教師廣泛參與課題研究,深入開展讀名著、學理論、做研究、寫教育日誌或教育敘事活動。
3.重視教科研成果的研討、交流和推廣,積極參與省、市、縣課題和課改研討會、彙報會和展示會等交流活動,爭取有一定數量的**在省、市教育刊物上發表。
4.辦好學校科研刊物,及時捕捉前沿的科研資訊,介紹最新的教科研動態,展示學校課題研究成果,建立暢通無阻的教科研資訊網路。
5.完善教科研工作機制,建立一支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三者兼備的教科研隊伍。在搞好校本教研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已有課題研究和申報貼進教育教學實際的新的課題。
(四)隊伍建設。
1.實施教師成才工程,深入開展“建立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教師”活動,加強專業發展引領,努力建設一支具有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勇於創新,師德師風高尚、業務能力精湛、教學特色鮮明的教師隊伍。三年內爭取培養一支市縣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星5名以上的骨幹教師群體。
2.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深入推進“名師工程”。針對不同層次的培養物件,學校提出發展要求:
每學期看一本教育專著,取得1~2項獎勵(在輔導學生、本人業務進步方面),上好一堂公開課,參加(承擔)一項教科研課題研究,自制一個課件,為學校發展出一個好點子;累計有的教後記或教育教學**。通過專業輔導、業務培訓、多元評價、業績展示等各種形式,有計劃、分層次,多渠道加強骨幹教師的培養,促使其快速成長為名師。每學年度組織一次校級骨幹教師評選。
3.認真落實師德規範要求,引導教師樹立事業意識。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活動,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與提升生命質量、實現人生價值聯絡起來,讓他們意識到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項事業,要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把握與追尋。
4.實施教師校本培訓與教研計劃,立足“三個層面”(青年教師、骨幹教師、中老年教師),採取“三個結合”(理論學習與技術研究相結合、課程培訓與教學研究相結合、專家指導與自主研究相結合),積極組織開展師德師風、新課程理念、教學基本功、資訊科技等方面的培訓,構建學習型校園,提升教師綜合素養。進一步加大對青年教師培養力度,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傳幫帶”作用,與青年教師結對子,積極為廣大青年教師發展和成長提供機會和平臺,促使他們儘快成長。
小田小學發展規劃書
小田小學2014 2015發展規劃 能量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 能量包涵很廣,其最主要的是管理能力 領導力 執行力 思考力 科研力 學習力 創新力 服務力 發展力等。學校能量升級,實質就是學校各種內涵的共同發展和特色彰顯,能量升級,為學校內涵發展帶來了契機。分析我校整合後的基本情況,我校教育發展面臨著以...
田坪小學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
田坪小學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 2015年 2020年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奠基工程,我們必須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我校根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 2020年 和省 市 縣有關精神和教育法律法規,在各級黨委 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立...
小學近期發展規劃
一 規劃背景 波羅鎮是文化之鄉,依託波羅古堡,具有濃厚文化氣息和歷史價值。為了更好為經濟建設服務,實現強鄉富民。波羅朱家溝小學如何準確定位 加快發展 提升水平,讓學生滿意 家長放心 社會讚譽,使學校與波羅鎮經濟發展相適應,成了當前學校的重中之重。二 發展目標 一 三年總目標 著力構建設施標準化 理念...
中平小學發展規劃
蒼梧縣沙頭鎮中平小學 2006 2016年發展規劃 一 現狀分析 中平小學始建於1950年,學校坐落在中平村中心,佔地面積3998平方米,建築面積117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7個,學生315名 教職工11名,專任教師10名,其中小學高階教師1名,小學一級教師9名,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 2003年被鎮...
2 徐集小學小學發展規劃
紅花鎮徐集小學2011年 2013年學校發展規劃 一 辦學總體思想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圍繞新標,伴隨新課改,大膽探索實踐,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辦學宗旨 夯實基礎 培養新人 辦學理念 科研先導,改革動力,智慧型 隊伍 主動和諧發展 辦學目標 環境優 師資強 ...
石龍小學發展規劃
一 學校概況 劍川縣沙溪鎮石龍村坐落聞名天下的石寶山西南,距沙溪鎮 所在地及其它村落20公里以上,周圍散居著白漢場 觀音戶 三木箐以及團結前山 後山等五個高寒少數民族村落。全村總人口人,年人均純收入1345.3元,是一個白族 傈僳族聚居的行政村。石龍小學始創於1953年,當時為初等小學堂,生源主要來...
小學特色學校發展規劃
根植 和 文化建立 和 教育 一 和教育的提出 一 和文化 的內涵 和 中國文化的精髓。和,順成也。道之本,形於禮而始於心。禮基為序,禮涵為尊。不可不從也!天地人和,禮之用,和為貴,王之道,斯之美 是在中華民族獨有的處世觀念,其核心文化思想,為一 和 字,經過5000多年的心心相傳,已演變為一種精神...
小學藝術教育發展規劃
依希來木其鄉中心小學藝術教育發展規劃 一 指導思想 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是開發學生智力 陶冶學生情操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我校將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為核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關鍵,普及和發展學校藝術教育為重點,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xx小學五年發展規劃
我校堅持 質量立校 德育立校 文化立校 的發展思路,用 科學發展觀 作為思想和行動的指導,努力做到科學發展。用優質的成果回報社會,用優秀的教育培養學生,用優良的服務提升品牌。堅定不移地以 德育為先 質量為重 的發展主題,遵循科學發展觀的原則,實施素質教育 力爭實現 和諧 發展 健康向上 特色學校 的...
小學三年發展規劃
2014 2016年 一 學校發展現狀分析 一 學校基本狀況 整體表現 二 學校發展的swot分析 1.優勢 學校管理規範 有序,學校管理機構設定合理 有效,實現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結合,領導班子勤政 務實,全體教師踏實肯幹,學校特色鮮明,校園氛圍和諧 向上,促使學生身心成長,全面發展。2.劣勢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