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塊特殊句式的歸納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下邊我們根據所學文言文,舉例加以說明:
一、 判斷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斷詞“是”(或“非”)來構造判斷句的現象,比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國也》)
句中“是”“非”,和現代漢語判斷詞“是”“非”同義。但是,這種用法不大常見。文言文往往用別的詞或結構方式來表示判斷。
翻譯的技巧:“描述的物件”是(不是)什麼。大多數情況下,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例如: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呂氏春秋察今》)總體來說“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
(一) 用其他判斷詞表示判斷
例如:此則寡人之罪也。(《勾踐滅吳》)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翻譯:句中“則”譯為“是”,即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判斷詞。
此外還有:“即”“乃”“皆”“本”“誠”“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臣本布衣
④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採用“……者,……也”的方式構造判斷句
例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句中判斷詞“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結構表示出來的。當然,這個結構不是固定不變的,具體言語中,其結構變化十分靈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斷
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2.用“……者,……”表判斷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遊褒禪山記》)
3.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項脊軒志》)
4.用“……,……”表判斷
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二、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係是被動關係,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這樣的句子,稱為被動句。
現代漢語中常用“被”表示被動關係,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譯為:誠信而被懷疑,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在文言文中,被動句往往用“……為……所”和“……見……於”及其相應的變式結構來表示。例如:
(一)“……為……所”
1.“……為……所”
(巨)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赤壁之戰》)
2.“……為……”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過秦論》)
3.“……為所……”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二)“……見……於”
1.“……見……於”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秋水》)
2.“……見……”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3.“……於……”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三)省略被動標誌的被動句
例如: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
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赤壁之戰》)
三、省略句
(1)主語的省略
旦日,客從外來,( )與坐談,( )問之客曰……(《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鄒忌
永州之野產異蛇,( )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蛇
(2)謂語的省略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 )而衰,三( )而竭……(《曹劌論戰》)鼓; 鼓
(3)動詞賓語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 )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之,指藺相如
(4)介詞賓語的省略
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桃花源記》)之
(5)介詞的省略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於; 於
四、倒裝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我們稱之為倒裝句。其倒裝現象主要有: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等。
(一)主謂倒裝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甚善矣,子之治東阿。《晏子治東阿》
(二)賓語前置
在現代漢語中,賓語往往位於謂語後邊,作為謂語的施動物件。而在文言文中,於某些條件下,賓語往往提到謂語之前,呈現賓語前置現象。這樣的特殊情況一般有兩種:
1.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現象
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一般會前置。否定句中一般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莫”等。例如:
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再如:古之人不餘欺也。(不欺餘)(蘇軾《石鐘山記》)。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前置現象
文言文疑問句中,當使用疑問代詞做謂語動詞(或介詞)的賓語時,該賓語往往要放在謂語動詞(或介詞)的前面。例如: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例如: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總結
鄭博判斷句主要形式 一 用 者 或 也 句式表判斷。用 者,也 表判斷。句末用 者也 表判斷。前單用 者 或後單用 也 表判斷。二 用 此 是 句式表判斷。三 用動詞 為 是 表判斷。四 用 即 乃 則 皆 耳 等副詞表判斷。五 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 eg 載舟覆舟,所宜深慎。選自 諫太宗十思疏 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在初中階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種 判斷句 被動句 省略句以及倒裝句。具體如下 1 判斷句 區現代漢語的判斷句,一般要在主語的謂語之間加判斷動詞 是 別古代通常不用 是 來聯絡,而是採用以下方式表示。1 用語氣助詞來表示判斷。採用 者,也 也 者也 者 者 者也 等詞語用在謂語後面幫助判斷。a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