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磨料拋光技術介紹

2023-03-19 07:30:17 字數 1169 閱讀 1623

石材的磨拋技術的種類;

用金剛石微粉、碳化矽微粉和白剛玉微粉等作為散狀磨料,再與液體或軟膏混合成拋光懸浮液或拋光膏作為拋光劑,用適當的裝置加到磨具或工件上進行拋光。這種技術就是散狀磨料拋光技術。

不同的磨料要配合採用不同材質的磨具。比如使用金剛石磨料時則最好用鍍錫磨具,而碳化矽磨料時要用灰鑄鐵磨具。但是由於磨料要用人工或用計量裝置加到工件上,因此磨料分佈不均勻,而且需要由技術熟練的技工操作才能達到高質量標準。

而採用拋光磨頭技術則可以避免出現此類情況:磨料分佈均勻,拋光***而且質量穩定,易於實現連續作業,拋光效率高,一般拋光時間比用散狀金剛石磨料減少30%。這種拋光磨頭技術,用粘結磨料,即把金剛石、碳化矽或白剛玉微粉作磨料與結合劑,以燒結、電鍍或者粘結的技術製成磨塊。

固定到磨盤上製成拋光磨頭。小磨塊一般用瀝青或硫磺等材料粘接,大磨塊則用燕尾槽連線到磨盤上。石材磨料拋光技術介紹

石材磨削的實質是在人力或機械力的作用下,迴轉的磨盤對石料不斷垂直給進,兩者在接觸區內相互摩擦、磨損,把板材表面層的凹凸面逐漸磨平。由於花崗石類岩石一般比較堅硬,磨具的硬度一定要超過石材的硬度。一般情況要採用六套磨具來完成磨削、研磨拋光過程。

前兩個磨具要進行強制定位磨削,起找平和控制板材的厚度的作用;後面的磨具分別進行粗磨、細磨、研磨拋光等工序。根據直徑大小,磨塊形狀、數量和佈置技術,磨料所用粘結劑以及磨料粒度等的不同,磨頭有不同的結構。磨頭直徑有4~12英寸等多種,最常用的是10英寸。

磨塊形狀有直條形、長橢圓形、傘形、環形等,以直條形和長橢圓形最為普遍。磨塊數量視磨頭直徑和磨塊大小而定,從數塊到十來塊。磨塊的佈置技術以放射狀為最常見,但也有按螺線技術佈置的。

磨料所用粘結劑有金屬粘結劑、樹脂粘結劑、菱苦土和聚合物等。各廠家選用磨料粒度的範圍不一。對金剛石磨料來說,從粗磨磨頭用的30目到拋光磨頭用的幾個μm都有。

2.影響石材磨拋質量的因素石材的品種很多,其物理性質、化學成分、晶粒粗細和礦物晶體組分的差異等都對拋光質量有影響。由於石材的晶質不同,在拋光時會形成不均勻的表面。晶粒較大的石材,拋光的不均勻性比晶粒小的石材明顯,所以小晶粒石材比大晶粒石材易於拋光。

拋光磨頭進給速率對拋光質量影響很大,研究表明,隨著拋光磨頭進給速率的提高,石材表面光澤度會下降,但進給速率過低則會加快磨頭磨損和降低生產效率。拋光磨頭的執行技術要和粗磨、細磨磨頭的執行技術配合進行。磨頭執行技術有縱向橫向和疏密程度之分。

石材磨料拋光技術介紹

0769—82315083